季后賽歷史上能多次投進壓哨絕殺的球員,你知道幾個?

24直播網(wǎng) 閱讀模式

關(guān)鍵時刻的進球,就是指在比賽臨近終場時,若隊伍暫時落后或戰(zhàn)平對手,通過一次精準的進攻得分,從而實現(xiàn)反超并贏得比賽的過程。這種進球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必須在最后一刻完成,不允許給對手任何反擊的機會,也就是說球迷網(wǎng),一旦球進,比賽即刻告終。這樣的進球?qū)θ魏芜\動員來說,都是值得終生珍藏的榮耀時刻,然而要完成它卻異常艱難,特別是在季后賽這樣高強度的競技場合。

nba歷史絕殺集錦_歷史最偉大壓哨絕殺球員_季后賽壓哨絕殺球員

可是季后賽的悠久歲月里,總有一些選手能完成這種壯舉,每個賽季也常會出現(xiàn)一兩個這樣的精彩表現(xiàn)。但要讓一名選手反復(fù)做到這種事,難度就相當大了。季后賽的歷史長河中,多次命中最后時刻定勝球的人一共只有四位,而這四位球員,都是球迷們耳熟能詳?shù)臎Q勝時刻專家。

4、達米安利拉德 2次

季后賽壓哨絕殺球員_nba歷史絕殺集錦_歷史最偉大壓哨絕殺球員

利拉德在季后賽首輪對陣雷霆的第五場比賽中投中了制勝的最后一投,這一球幫助開拓者淘汰了對手并得以繼續(xù)前進,同時也讓眾多球迷感到非常震驚。事實上,這并非利拉德在季后賽中唯一一次投出壓哨絕殺球。早在二零一四年季后賽期間,二年級的利拉德就曾面對火箭隊,在首輪第六場比賽中投中制勝壓哨三分球,這一球直接讓火箭隊被淘汰回家。

3、保羅皮爾斯 2次

nba歷史絕殺集錦_歷史最偉大壓哨絕殺球員_季后賽壓哨絕殺球員

皮爾斯也是公認的常勝關(guān)鍵先生,他的職業(yè)生涯充滿了無數(shù)令人心跳加速的表現(xiàn)。在季后賽中,他兩次上演了絕殺好戲。第一次是在2010年季后賽,首輪對陣熱火時,系列賽第三場進入最后關(guān)頭,凱爾特人與熱火戰(zhàn)成98比98平,隨后皮爾斯接球,成功投中了致勝一球。

歷史最偉大壓哨絕殺球員_nba歷史絕殺集錦_季后賽壓哨絕殺球員

第二次是在2015年季后賽期間,那時皮爾斯已經(jīng)37歲高齡,即便他當時效力于奇才隊,他依然是關(guān)鍵時刻表現(xiàn)最出色的球員,在決定勝負的系列賽第三場對陣老鷹的比賽中,皮爾斯接球后面對兩名防守球員,命中了決定比賽勝負的最后一投。

2、邁克爾喬丹 3次

季后賽壓哨絕殺球員_歷史最偉大壓哨絕殺球員_nba歷史絕殺集錦

nba歷史絕殺集錦_季后賽壓哨絕殺球員_歷史最偉大壓哨絕殺球員

這個至關(guān)重要的名單里,必然能看到喬丹的身影。他整個職業(yè)生涯在季后賽中三次完成壓哨絕殺,其中首次也是最廣為人知的一次,發(fā)生在1989年首輪公牛對陣騎士的系列賽第五場,當時喬丹在比賽末段接到傳球,以一個壓哨絕殺迫使對手回家,這一球也被稱為“The Shot”。

歷史最偉大壓哨絕殺球員_nba歷史絕殺集錦_季后賽壓哨絕殺球員

喬丹在1993年季后賽同樣對陣騎士的次輪系列賽G4,又打出過最后時刻絕殺球,幫助球隊直接淘汰對手。但說真的,前兩次的絕殺成就或許都不及第三次那么耀眼——1997年總決賽首戰(zhàn),爵士和公牛戰(zhàn)至82平,喬丹再次在終場哨響時投中制勝球。

1、勒布朗詹姆斯 5次

歷史最偉大壓哨絕殺球員_nba歷史絕殺集錦_季后賽壓哨絕殺球員

詹姆斯早期常被質(zhì)疑關(guān)鍵時刻的表現(xiàn),多次在比賽末段選擇將球傳出,但事實上他卻是史上頂尖的決勝球選手之一。他在季后賽中一共投中了五次壓哨絕殺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季后賽首輪對陣魔術(shù)的系列賽第二場,當時比賽僅剩一秒,詹姆斯接球后命中了一記壓哨三分,從而鎖定了比賽勝局。

季后賽壓哨絕殺球員_歷史最偉大壓哨絕殺球員_nba歷史絕殺集錦

在比賽白熱化的階段,詹姆斯也曾經(jīng)有過壓哨定勝的精彩表現(xiàn),那是在2013年季后賽與步行者的首場較量,終局階段他憑借一個絕殺球?qū)⒈葦?shù)扭轉(zhuǎn)成103比102,最終鎖定了比賽的歸屬——尤為難得的是,這個絕殺球是通過上籃完成的,并且時間掌控得極為精準。

nba歷史絕殺集錦_季后賽壓哨絕殺球員_歷史最偉大壓哨絕殺球員

詹姆斯在隨后的四年時間里代表騎士隊征戰(zhàn),帶領(lǐng)球隊四次闖入總決賽,在四次總決賽的征程中,他一共完成了三次關(guān)鍵絕殺,分別是2015年東部決賽對陣公牛隊的第四場、2018年季后賽首輪對陣步行者的第五場以及2018年總決賽對陣猛龍的第三場——整個賽季在季后賽階段達成兩次壓哨絕殺的成就,歷史上只有詹姆斯一個人能夠做到。

  • 本文由 發(fā)表于 2025年10月13日 18:37
  • 本文鏈接:http://www.qdmjsw.org.cn/news/lqnews/605.html